正常情况下,育龄期妇女的月经周期为28天,两次中间大约第14天为排卵期。所谓半个月来一次月经,实际上就是一种排卵期出血。一般出血量很少,持续几小时或几天会自动停止。目前对排卵期出血的原因还未完全清楚,但多数学者认为:由于育龄妇女在每一个月经周期中即有1个卵泡逐渐发育至成熟,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也会随之逐渐升高。当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,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就会骤然下降,以致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的生长,造成子宫内膜局部坏死、剥脱而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;排卵后,卵泡迅速形成黄体,黄体能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,使破溃的子宫内膜很快得到修复,因而,出血又会自动停止。
诊断排卵期出血最常用、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测量基础体温。即清晨醒后,在没有进行任何活动以前,立即测口腔体温5分种,将测得的结果逐日记在基础体温单上。排卵后,由于受孕激素的影响,体温可上升0.3~0.5℃,持续12~14天,至下次月经来潮前1~2天下降到原来水平。如果发现月经周期间少量出血都发生在体温上升前后,即可明确诊断为排卵期出血。其他检查方法还有宫颈黏液检查,月经中期出血时刮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,促卵泡素及黄体生成激素测定,B型超声波探查等。这些均有助于确定阴道出血是否与排卵期相一致。除了测量基础体温以外,其余的检查都需要到医院进行。